Information
?????????????資訊中心
建筑行業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
裝配式建筑,將改變建造方式、運營模式、建造理念,建筑業將迎來一場變革。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10年30%”的目標,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送來政策東風。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建筑行業業態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到要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現場裝配。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政策東風頻吹,未來十年,裝配式建筑或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崛起,傳統的建造方式、運營模式、建造理念或將遭到顛覆,建筑業將迎來一場變革。
1、建造方式之變:
從“秦漢磚瓦”到“預制構件”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究竟有什么不同?在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有一個該市首個農村裝配式建筑項目,規劃建筑面積約為8.7萬平方米,總共安置580戶。該項目采用鋼框架結構加三板一柱新型建筑體系,房子的墻面和屋面都沒有使用傳統農村建筑使用的普通青磚和黑瓦,墻面、屋面都是大塊建材形成的整體預制件,屋面、門框處使用了鋼結構建材……與傳統農村建筑沿用千年的"秦磚漢瓦"的舊模式有很大不同。
其實,從"秦磚漢瓦"到"預制構件", 裝配式建筑帶來的不僅僅是建筑外形的變化,更是建造方式的一場革命。專家指出,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其特點就是"搭積木" 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
那為什么要發展裝配式建筑呢?傳統建造方式有哪些弊端?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王鐵宏分析指出,我國現有的建筑技術路徑(稱之為傳統技術)形成于1982年,即鋼筋混凝土現澆體系,又稱濕法作業,客觀上講,雖對城鄉建設快速發展貢獻很大,但弊端也十分突出,比如:鋼材、水泥浪費嚴重;用水量過大;工地臟、亂、差;有質量通病,開裂滲漏問題突出等等。所以王鐵宏認為,變革傳統建造方式,發展裝配式建筑是節能環保的需求。
"搭積木"式造房子究竟好在哪里?上海市住總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裝配式建筑構件車間工人劉紅兵有自己的切身體會:"我的叔伯輩有不少人出來做建筑工,他們的工地上臟亂差,樓層高了還有危險。但我們做的'搭積木'式的裝配式建筑,不僅不怕風雨,更讓工地干干凈凈,粉塵、泥漿等污染物也大大減少。"萬科集團某工程項目負責人孫棟杰表示:"裝配式建筑就是在車間里造高樓大廈。因為構件全在車間生產,其質量穩定、有保障,大大超過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工地現場操作。而且,采用裝配式技術,窗玻璃和窗框可以從出廠時就結為一體,比現場安裝更少滲漏。另外,兩年的項目,至少可以提前三個月交付,而所需的工地現場人工要比傳統建造方式減少30%。"
國內裝配式建筑施工領先企業--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劍十分肯定地說:"與傳統手工建筑方式不同,裝配式建筑講究的是工業標準化的建筑理念,最終將傳統建筑模式升華為制造業的管理模式。所以從'秦磚漢瓦'到裝配式建筑,這必將是一場革命。"
2、運營模式之變:
從“四處奔波”到“工廠化生產”
裝配式建筑的預制件在工廠中是如何生產的呢?凡是參觀過遠大住工生產車間以及項目施工現場的人都頗為震撼:生產"積木"的車間里寬敞明亮,設備整齊,一套先進的信息化系統控制著整個生產流程。同時在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很少,除塔吊之外看不到施工機械,好像已經完工一樣。遠大住工董事長張劍說:"'工廠化'后,傳統的建筑工地將變為建筑工廠的'總裝車間'。"
建筑工地變為"總裝車間",無疑將顛覆傳統施工企業的運營模式。我們知道,施工企業的業務項目往往分布于五湖四海,分布在各個不同地方,傳統運營模式是"四處奔波",哪里接到項目就往哪里跑,在項目當地組建項目部,主要的人力物力都會集中在建筑工地。如果項目重大,還會屯重兵于施工現場,施工高峰時,甚至會進行"千軍萬馬大會戰"。但裝配式建筑卻不同,施工中用到的部件、構件如墻體、屋面、陽臺、樓梯等基本在工廠中完成,然后運到項目工地進行"總裝",建筑工地上不必有太多的工人和設備,人力物力上可減少"四處奔波"。
據了解,建筑業"工廠化"思想最早起源于歐洲,它是指以大工業生產的方式建造工業和民用建筑,通過建筑產品模塊化和部品化,同時借助自動控制系統和機械操作,使建筑業從分散、落后的手工業生產方式逐步過渡到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大工業生產方式。這種新型的工業化建筑施工組織方式,相比較于傳統的工地現場生產模式,在保證施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勞動條件、降低作業人員要求、控制工程成本、落實環境保護等方面優勢十分明顯,它是對傳統半手工半機械建造方式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和創新。繼歐洲各國之后,在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筑業工廠化得以很快推廣,發展迅速。
而在我國內地,萬科、中建系統、中鐵系統、上海建工等積極引領行業變革,作為第一批金戈鐵馬踏上建筑業工廠化征程的領軍企業,它們大膽探索“工廠化”運營模式,以深化推進信息化和機械化生產為龍頭,采用工廠化生產部品、部套、配件、現場裝配的模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傾力打造安全精品項目,構筑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新格局和新趨勢。
專家表示,在通貨膨脹形勢愈發嚴峻、建筑企業招工難、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實踐 "工廠化"的組織模式,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廠化形式,不失為一條能幫助建筑企業突破市場競爭重圍,重塑市場競爭力的可行出路。
3、建造理念之變:
從“百年大計”到“好省快”
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曾用19天時間建成了長沙57層高樓"小天城",以平均每天3層的建設速度創造高層建筑的新紀錄。"遠大可建的可持續建筑是'六節一環保',即更加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省時間、節省投資、環保建筑,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又好、又省、又快,實現了從粗放的建筑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2013年以來曾先后5次率專題調研組深入遠大可建跟蹤調研的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王鐵宏,對此給予了"好省快"的高度評價。
王鐵宏認為,更好、更省、更快,這是裝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好",要保證質量,減少污染;"省",要節約成本;"快",要追求施工速度。
建筑企業建造房子,質量無疑是放在第一位的,講的是"百年大計",房子要風雨不透,堅固不催。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追求建筑質量固然沒有錯,但如果因此而不惜耗費更多的資源、花費更多的勞力、產生更多的環境污染,甚至以項目微利或虧損為代價,這就值得商榷。在當代經濟社會,建造理念需要與時俱進,"百年大計"要講,但也要講效率,要講"好省快"。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加大,建筑行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傳統"人海戰術"式的建筑生產組織方式,因為其對人工勞動嚴重依賴、簡單重復勞動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業作業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等問題愈發嚴重,這種現場施工、現場砌筑、人隨項目走的習慣性做法已經不符合當今世界"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同時,由于傳統、粗放的產業經營方式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也極大地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建筑行業成為微利行業。如何才能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提升我國建筑業整體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裝配式建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013年以來,我國各省市紛紛出臺建筑產業化扶持政策,在招商引資、財政稅收、土地轉讓、市場推廣等方面重點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其中湖南長沙、上海、安徽合肥、遼寧沈陽等走在了前列。這些地方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直指"好省快",呼吁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全面推行裝配式建筑,摒棄傳統粗放落后的建筑生產方式,追求質量、高效、集約,發展綠色建筑。
在我們看來,裝配式建造房子只是手段,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工業化的手段來把傳統、粗放落后的手工作業模式轉變為集約、高效的工業化的生產制造,讓我們的建筑變得更好、更快、更便宜。"